2022年4月18日晚,国家科技重点计划“病原学与防疫技术体系研究”重点专项“重要威胁人类寄生虫感染致病机制和防控干预技术研究” 课题4“重要寄生虫病仿真预测模型及“全健康”精准干预实证研究”任务方案研讨会线上顺利举行。参会人员包括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山西农业大学、海南医学院等5家单位的50余位专家。会议由项目总负责人和课题4负责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所长周晓农研究员主持。中山大学吴忠道教授、余新炳教授,复旦大学王吉鹏教授、胡薇教授,山西农业大学朱兴全教授等作为特邀专家参会指导。
课题负责人周晓农研究员首先介绍了课题4的总体任务设置情况。该课题聚焦血吸虫病、棘球蚴病、肝吸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和内脏利什曼病等5大重要寄生虫病,分别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肖宁副所长、李石柱副所长、血吸虫病室许静主任、土食源室钱门宝副主任、媒介室张仪主任,中山大学余新炳教授等6位专家负责。课题4从 “全健康”理念精准干预实证研究、环境DNA/环境虫卵检测技术实证研究、鱼类疫苗/螺类药物干预实证研究、仿真预测模型研究、监测及风险评估研究、疫情回升机制及传播规律研究等多个方面着手,分为20个工作包实施,各工作包负责人或代表对工作包具体研究方案和时间节点等进行了介绍。周晓农研究员和特邀专家分别对各工作包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
周晓农研究员强调了课题实施中的几个问题,一是要关注“全健康”理念的实证研究,需要结合不同防治措施、选取最优防治策略与干预措施的优化组合;二是要关注监测体系的建立,关注科学、自动化的监测体系运行模式;三是要尽快确定并协调好干预点的选择;四是要抓紧干预新技术(包括传播模型技术、仿真技术、环境DNA检测技术、疫苗技术等)的研制,直接为干预点服务,为控制和消除相关寄生虫病提供技术支撑;五是要加强各课题间的合作以及与其它3个课题组的合作,并注意数据的收集。王吉鹏教授、朱兴全教授分别针对环境DNA检测和疫苗干预研究提出建议。吴忠道教授提出,项目的产出需要有高水平的论文,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制定新的策略,制定统一的格式和标准,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余新炳教授建议,考虑到效果评估和研究结论的说服力,同一病种需要在同一区域统筹开展验证工作。胡薇教授针对预测模型、实证研究等问题与汇报人员进行了交流。
最后,项目秘书处陈木新研究员就课题的验收流程、项目经费的使用、文章发表的标注明确了具体要求。经费的使用应严格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21〕178号)执行。强调了版面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的结算需按照课题相关性及研究内容相关性进行结算,在发表文章时要正确标注项目号及课题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