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所概况
重要新闻
信息公告
警惕入侵生物危害,提升输入性热带病防控能力 ----第四届消除热带病监测响应体系研讨会系列报道十四
警惕入侵生物危害,提升输入性热带病防控能力 ----第四届消除热带病监测响应体系研讨会系列报道十四
发布科室:所办公室    发布作者:寄生虫病所    

近年来输入性热带病及其相关媒介生物入侵,严重危害我国生物安全。为此,第四届消除热带病监测响应体系研讨会第五分会场以“入侵寄生虫的监测”为主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热带病消除监测研究进展、输入性非洲锥虫病诊断治疗情况以及入侵传播媒介及其地理分布特征研究,进一步强调要警惕入侵生物危害,提升输入性热带病防控能力。以下为详细报道。

一、热带病消除监测研究进展

Daniel Argaw Dagne博士、Epco Haske博士、Pedro Albjar-Vinas博士介绍非洲锥虫病、美洲锥虫病及皮肤利什曼病监测情况,监测发现非洲锥虫病、皮肤利什曼病病例报告逐年减少,但美洲锥虫病呈逐渐扩散态势,美国、加拿大及部分欧洲国家等均有美洲锥虫感染病例报告,中国也报告了输入性非洲锥虫病的病例,因此须警惕非洲锥虫病、美洲锥虫病及皮肤利什曼病入侵的危害。

二、中国输入性非洲锥虫病诊断治疗情况

张文宏教授介绍了2017年一例输入性非洲锥虫病二期病人诊治情况,认为采用血液涂片法和特异性抗体检测法,有助于准确、快速诊断。诊断后48h内及时给药,病例得以治疗成功。刘琴研究员对2014-2017年中国三例输入性非洲锥虫病进行了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病例相关诊断方法和治疗情况,为输入性非洲锥虫病诊疗提供了宝贵经验。

三、入侵传播媒介及其地理分布特征研究

藁杆双脐螺(Biomphalaria straminea)、福寿螺均为入侵生物,可传播曼氏血吸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曾炘介绍了藁杆双脐螺(Biomphalaria straminea)地理分布及基因检测情况,发现我国香港和广东地区藁杆双脐螺在基因遗传与南美地区相近。郭云海利用福寿螺在南美洲地理分布特点数据,应用生态栖位模拟模型(Maxent ecologic niche model)预测福寿螺在中国潜在栖息地为长江中下游以及广西和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与实际分布结果相一致。

此外,刘光远、吕大兵等专家介绍了长角血蜱、钉螺等媒介相关基因及种群研究进展。徐铁龙、沈佳等专家介绍了白纹伊蚊中伊维菌素对登革热2型病毒抗性作用以及一氧化氮阻断大鼠体内日本血吸虫发育研究,为今后相关药物研发提供了思路,有助于提升输入性热带病防控能力。

 

                           大会报道组       崔延冰 李元元

                                    2018年6月26日

文章录入: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2018-07-03 15:4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