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所概况
重要新闻
信息公告
2014-2018年我国自非洲返乡人员的恶性疟原虫pfmdr1、pfcrt、PfK13、pfubp1和pfap2mu的基因多态性流行特征研究
2014-2018年我国自非洲返乡人员的恶性疟原虫pfmdr1、pfcrt、PfK13、pfubp1和pfap2mu的基因多态性流行特征研究
发布科室:疟疾室    发布作者:寄生虫病所    

已有研究发现恶性疟原虫ap2muubp1基因位点的突变与疟原虫体外敏感性下降和临床治疗失败相关。本研究对我国山东和广西自非洲返回的劳务人群进行了恶性疟原虫pfmdr1pfcrtPfK13pfubp1pfap2mu五个基因多态性的流行情况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对于pfmdr1pfcrt来说,N86Y (8.3%) 和K76T (2.1%)是主要的基因流行型,其中pfcrt最常见的基因型为I74E75T76 (8.3%)和E75T76 (2.1%)。对于PfK13来说,非洲样本突变率很低,A578S是最主要的突变位点(2.1%)。本研究总共有20个样本(27.1%)发现pfubp1的突变,包含6种非同义突变和2种同义突变,其中最主要的是和青蒿素治疗失败相关的D1525E (10.4%) 和E1528D (8.3%)位点. 对于pfap2mu的研究也发现有11个SNP位点突变,而在这当中,S160N是最主要的流行位点 (4.2%)。进一步考察后发现pfap2mu基因有4种不同的插入区域突变,其中编码天冬氨酸的AAT区域突变在226位点(18.8%)和326位点(10.7%)是最为常见的。而pfubp1基因也有4种不同的插入区域突变,其中1520位点的突变是最为普遍的(6.3%)。本研究表明从非洲输入的恶性疟原虫潜在基因分子标记如pfubp1pfap2mu的突变率较高,建议下一步可以开展对这些潜在分子标记抗性机制或者作用机制的研究。本论文发表在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2021,65(7): e02717-20。

附件:全文下载



文章录入: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2021-07-29 16:18:55